德國的工業4.0概念、美國的工業互聯網、中國的“中國制造2025”……將全球視野更多地推向了“智能化”?梢钥匆姷氖,全球的智能化浪潮已然來到,只是在不同國家、不同領域所呈現出的“浪花”的差異!队∷⒐I》聯合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國際交流工作委員會,此次特別邀請到意大利印刷、紙加工及造紙設備制造商協會(ACIMGA)總經理Andrea Briganti,與我們分享其所見的“浪花”朵朵。 
Andrea Briganti 意大利印刷、紙加工及造紙設備制造商協會(ACIMGA)總經理 向智能化轉型,在歐洲被稱為工業4.0。近年來,圍繞這一主題,意大利工業總會和經濟發展部開展了多項工作,并出臺了一系列專門的項目和措施,以激勵企業購買符合新生產模式的設備。如今,連接、大數據分析和遠程控制,已成為意大利制造技術和機械生產的固有特征。 在意大利印刷業,如今智能制造已更進一步,并逐漸融于整個供應鏈的發展。意大利紙張和印刷聯合會(Federazione Carta e Grafica)從2018年開始引導一個新的項目,旨在培訓企業家具有不同的文化視角,以為企業的4.0轉型做為準備。正是得益于這項工作,如今幾乎所有意大利印刷、紙加工和包裝設備制造商,不僅采用了4.0技術,而且還針對企業組織模型和供應鏈關系進行轉型。此外,他們已經在嘗試與供應鏈中的其他企業進行協作,希望有進一步的合作計劃、信息共享。2018年項目啟動時的調研,使我們了解到只有極少數企業還處于4.0技術投資的初期,且這些公司通常為小型企業。之所以出現投資延遲,是因為這些企業多年來一直專注于不斷降低成本,而忽略了真正意義上的創新發展。他們也因此遭受了來自市場競爭者和價格的壓力,負面影響不小。 新的生產模式不會導致大規模生產,它能夠生成必不可少的信息數據,從而允許對產品進行極端的定制,以及對機器進行預測性維護。這不僅改變了生產的概念,而且改變了服務的概念。我們發現,價格競爭因此變得過時,且意大利工業的未來著眼點在于服務。在工業4.0模式下,企業不能僅憑實物產品滿足消費者或B2B客戶的需求,而是要能夠快速提供滿足特定需求(工業或個人需求)的新服務。因此,工業4.0不僅僅是效率的要素,它具有服務的核心元素,旨在通過生產定制產品轉向為特定客戶提供特定和預期的服務。 意大利在工業4.0中關注的另一個挑戰是培訓,重點在于“人”。多年來,人們一直在擔心用機器代替人的工作,現在終于可以清楚地看到,人的作用仍然是一切的中心。數字化,實際上意味著處理數據,并將其轉化為重要信息;對機器的操作進行編程;對網絡軟件進行管理,等等,而所有這些都需要人的技能。這就是為什么,這不是一個用機器代替人的問題,而是在一個將人視為網絡管理者的過程中,改變他們技能的問題。 如果設備的連接,即在整個供應鏈上,不同參與者之間的數據交換,已成為意大利許多印刷和紙加工設備制造商之間的現實,那么意大利的未來將沿著兩條道路前進:1. 產品的概念越來越轉向服務的概念;2. 人的角色(具有適當的數字技能,可以解釋多學科的數據)在這種新的生產模式中會變得越來越重要。
|